{蜂蜜公爵}

我庄严宣誓我不干好事

2008/6/22

追风筝的人

现在很少能碰得到一本好书了,比碰到一部好电影还难。能够看到这本《追风筝的人》真的很幸运。很多书都把角色定位绝对化模式化了,但是这本书,THE KITE RUNNER,展现的却是真实的人性。比如主人公阿米尔,虽然懦弱但确实是个善良的人,可是在仆人兼好友哈桑被人强暴时,他选择了躲在街角看着,不敢出来打抱不平。后来出于自己的负罪感无法面对依旧忠心耿耿的哈桑,他陷害哈桑偷了东西将其赶走,然后,一直活在自责之中。而这本书最不一般的地方就是,这种俗套的情节被作者用简洁的语言写得极为真实,阿米尔在友谊与自保之间徘徊时那些矛盾的心理是很多人都会有的,他做的选择也是很多人会选择的,虽然同情哈桑的遭遇但是没有人有权利责怪阿米尔。阿米尔是一个很有趣也很真实的人物,比如他嫉妒爸爸对仆人哈桑的好故意撒谎说哈桑有事不能一起出去玩,比如他在给哈桑读书读到一个哈桑不认识的词时那种明显的优越感和讽刺,也比如他成年后即使有愧也努力不去面对曾经的罪。到后来,接到一个老朋友拉辛汗的电话“这里有再次成为一个好人的路”,他才回到阿富汗赎罪。一次回归,赎两个人的罪:阿米尔和他爸爸的。哈桑,那个忠心耿耿的哈桑,那个说“即使你叫我去吃泥土,我也会去吃”的哈桑,那个说“为你,千千万万遍”的哈桑,那个兔唇的哈桑,那个追风筝的人,阿米尔爸爸的私生子,他同父异母的弟弟哈桑。阿米尔崇拜自己的父亲,而哈桑追逐着阿米尔少爷,所以小时侯,阿米尔说的第一句话是“爸爸”,而哈桑的第一句话则是“阿米尔”,简直就是宿命的轮回。爸爸伤害了自己的仆人阿里,与其妻子私通生下了哈桑,又不敢冒这个风险说出去,只能让忠心耿耿的阿里忍气吞声来做哈桑的父亲,让自己的小儿子哈桑成为了大儿子阿米尔的仆人。阿米尔为了自己背叛了曾经一次次救过自己的哈桑并陷害了他,不仅如此,在二十多年后,哈桑被塔利班的人杀死,他的儿子也被同一个人强暴了。可是,到最后,阿米尔回来了,带哈桑的儿子去了美国。二十多年前的阿富汗,哈桑替阿米尔追风筝,说“为你,千千万万遍!”;二十几年后在美国,阿米尔给哈桑的儿子追风筝,告诉他“为你,千千万万遍!”。哈桑从未怨恨过阿米尔,但是阿米尔需要时间来原谅他自己。拉辛汗说的没错,“There is a way to be good again”,但是,救赎之路只能走到这里了。


这是我很久以前刚读完《追风筝的人》时,写下的文章。我不是一个容易被感动的人,但是我对于人性,总是怀着一种本能的敬畏与尊崇,所以,我把《追风筝的人》算作这几年里我读过的最好的书,也许仅次于《了不起的盖茨比》和《百年孤独》。所以,我一直坚持要放映《追风筝的人》。星期五的晚上放映的便是《追风筝的人》和《蝴蝶》。其实距离我读完那本小说已经过了快一年,我都不太记得其中的内容,但是,看到风筝大赛上,哈桑边跑边回头对阿米尔说:“为你,千千万万遍!”时,我差点没控制住自己的眼泪。因为读过那本小说,所以,在拉辛汗告诉阿米尔“哈桑死了”时,我没有像观众那样反应强烈,因为我知道后面,是更残酷的事实。哈桑受过那么多苦那么多不公的对待,可是他最后,为了维护背叛他、冤枉他的阿米尔少爷的屋子,被塔利班处死了,连他的儿子都没有逃脱被人强暴的命运;阿米尔曾经因为懦弱和自私那样对待哈桑,却事业有成婚姻幸福...怎么看都是不公平的。可是我却不喜欢注意这些,我脑海里不断回荡的是哈桑写给阿米尔的信。他说,他自学写字自学英语,为的是有一天可以自己写信给远在美国的阿米尔,为的是有一天能收到阿米尔的回信,听他亲口讲述他在美国的生活;他的儿子叫做索拉博,是小时候哈桑最爱听阿米尔读的故事里的主角;他说,他希望阿米尔有一天能够回阿富汗,一起去看他们小时候一起玩耍的地方...我只知道,原来友谊也能刻骨铭心。阿米尔读信是整部电影里最让我痛彻心扉的一段,因为很多时候,无条件的接受和原谅比恨更令人痛苦。我不想责怪阿米尔,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挺身而出,自己做不到,就不能要求别人能。这是一个太心酸的故事,我只想记住那些好的东西,关于友谊关于宽容关于赎罪,还有那两句:
“为你,千千万万遍!”
“这里有再次成为一个好人的路。”

1 评论:

提拉米苏 说...

暑假一定好好看一下这本书!
上次没看到这个电影真的很遗憾!
暑假全部补回来!